包头:打造一流环境 推进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

魅力霍林河 2021-08-05 09:01:00

原标题:包头:打造一流环境 推进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方能认清大势、全面布局,赢得发展先手。

包头市委、市政府确定“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发展定位,为包头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冲锋号。市科技局顺势而动,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密切科技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相结合,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为我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源源不断地输送动力。

让产学研深入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如何让产学研深度融合?包头市正倾力探路。

7月31日,包钢集团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二阶段10万吨示范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全球首台套固废与二氧化碳矿化综合利用项目,对解决炼钢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及二氧化碳减排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钢渣42.4万吨,同时碳化(封存)二氧化碳约10万吨,并具备年产高纯碳酸钙20万吨、含铁料31万吨的生产能力。

同时,该项目作为包头市在自治区“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上的签约项目之一,在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和跟进下,促成包钢集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通力合作、迅速落地,并申请了国家科技、低碳项目专项发展资金扶持,成为我市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

近年来,包头市分别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国内3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累累硕果。在自治区“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上,我市签约项目达68项,数量居全区第一。

让政策规划先行

本着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的初心,市科技局让政策规划先行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

全力抓好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编制《包头市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规划(2021—2025)》,邀请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团队召开2次征求意见会,并充分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意见。《规划》出台后,将更有利于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打造科技创新支撑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完善包容普惠创新创业政策。起草《包头市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含强化产业科技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合作开放、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

制定《包头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和扶持办法》,加强对孵化载体的认定及考核评价,以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发展格局。

让企业创新无忧

摒弃各种外在干扰,企业和科研机构方能在创新之路上更加专注和全力以赴。为了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市科技局多方发力,铺路搭桥,助各类创新主体更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建立科技政策库,组织开展各种政策解读讲座和培训。3月8日,市科技局召开研发费用申报平台推广应用布置会。3月17日至19日,对首批50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一对一”进场前集中辅导,截至目前,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科研财务人员150多人次。3月22日起,组织专业机构、相关专家共同组成服务工作组,陆续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手把手”科技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研发投入方面的实际困难。5月22日,举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及实操专题讲座”,全市200余家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参加。

加快“包头市科技要素大数据平台”建设进度。该平台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实现研发投入统计、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等创新能力考核指标统计数据高效归集和科学管理使用,有利于科技、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实时掌握本市及各辖区内各类科研资源数据动态信息。

此外,市科技局承办行政许可事项1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行政确认事项1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事项。经再造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后,这两项业务在我市办理时限实现了全国领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