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原书路更畅通

魅力霍林河 2015-11-26 10:25:00

原标题:让草原书路更畅通

前不久,因为要为出版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相统一机制体制建立研究做调研,我们一行人前往草原深处了解农牧民的阅读现状,一路走来,收获良多。

喜欢诗歌的牧民巴达日:

蒙古文版的世界儿童名著不太好买

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苏木巴彦胡硕嘎查的牧民巴达日学过蒙医,还在呼和浩特上过文学研修班,他喜欢诗歌,前几年还在《内蒙古日报》和《呼伦贝尔日报》上发表过作品,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化人。

巴达日是个草原深处的阅读者,他的藏书有50多册,都是有关文学方面的。我们赠送他两包蒙古文图书,他如获至宝。交谈中,巴达日拿出一本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蒙古国优秀诗集。他说,这些诗歌写得非常美,意境美,语言更美,希望出版社多出版此类图书。

“现在电视网络进村入户,纸质读物阅读明显减少。但是,儿童类图书的需求量仍然不小,特别是蒙古文版的世界儿童名著不太好买。”巴达日说。他通常到旗南屯镇新华书店买书,或者去海拉尔时顺便逛逛书店,遇到喜欢的图书,就会买回来。

大学生村官达日玛:

牧区图书供需信息不对称

辞别巴达日,我们来到了巴彦胡硕嘎查的村部。

接待我们的是女大学生村官达日玛。她是个美丽的布里亚特姑娘,两年前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学院。她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婚礼城”,那是她“当政”后的一大杰作。婚礼城是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圆形的“城池”,周边用木板修建了供人们休息的台阶,一端搭建了舞台,中间搭起了纯白色的现代帐篷,下面摆放着婚宴的桌子。

我们问她,能不能进一些书籍摆放在超市或“城池”里,提升草原婚礼城的文化品味,还能增加收入。她表示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还需要规划、了解进货渠道。

走进村部,他们正在做内部装修,物品七零八落地摆放着,图书室里的书架上有几本蒙汉文图书,还有十几本蒙古文法律汇编手册,是旗政府编印分发的。

达日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近两年,村里没有对图书室的书籍进行及时更新。她说,现在牧区存在图书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改变。“在牧区有一些喜欢读书的人,但是,大的阅读氛围还应该想办法营造。”她说。

陈巴尔虎旗新华书店:

去年销售额仅十几万元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驱车近百余公里来到了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巴彦哈达嘎查。该嘎查的大多数牧民集中居住在一起,住宅都是砖瓦结构的房子,院落比起农区的大很多。嘎查有宽敞的办公房,门的两边挂着“爱民固边模范嘎查”、“草原书屋”、“妇女之家”、“青年书屋”等很多牌匾。

嘎查的草原书屋里,书柜上摆放着不少蒙汉文图书。嘎查达给我们看了专门为草原书屋定做的“图书借阅登记簿”,上面登记了借阅人、借阅的书名、借书还书的时间等等,做的很规范。草原书屋的书品种较多,保存管理也较为完善。

从“图书借阅登记簿”上登记的密密麻麻的牧民的名字和存放书籍的设施来看,这里借书读书的人有很多,这可能与该嘎查牧民集中居住也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草原书屋在草原深处,起到了传播知识的火种作用。

接下来,我们专门到陈巴尔虎旗新华书店进行了调研。该书店的零售卖场有100平方米左右,蒙古文图书的书架有两三个,其余的是汉文书架。书店负责人说,去年销售额仅十几万元,通过零售很难维持生存。经理还说,呼伦贝尔市4个牧业旗县基层书店的情况基本相同。

发现的问题:

就是出版界需要突破的瓶颈

牧区的读者买书难;阅读人数及阅读量在下降但还是有阅读人群;出版的图书品种还是未能满足基层读者的需求……这是我们看到的牧区读书情况的真实状态。

这次调研牧区的阅读现状引发我们这些出版人诸多反思,也给我们出版发行工作者带来很多新的启发。在有相关销售优惠政策也有读者群的前提下,为什么已经出版的蒙古文图书发行渠道不畅?销售蒙古文图书的积极性为什么不高?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出版发行资源,解决好供给渠道与阅读需求的矛盾?我们对此需要做深度的思考。这些发现的问题也就是今后出版界需要努力突破的瓶颈。(孙舒凡 孟和 郭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