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元素扮靓书博会

魅力霍林河 2016-07-31 23:58:00

原标题:高科技元素扮靓书博会

网上购书,网上阅读,网上与名家对话,网上为书博会建言献策,AR立体化新媒体传播……

7月28日至30日,在包头市举办的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在展会现场阅读和购买图书的群众的需求,而且把书博会延伸到了场馆以外。“互联网+”让大家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等终端,可以随时随地“阅草原文化,品华夏书香”。

互联网+图书VR+图书打造永不落幕书博会

工作人员向读者介绍蒙古文电子图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珠那摄

走进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主展厅,一块15平方米的大型LED显示屏赫然映入眼帘,“图书商城”“在线阅读”“中华大匠”“名人访谈”“我要出书”“文化投资”“建言书博”7个栏目板块历历在目。点击“图书商城”,各种图书名称、出版社、价格等信息都会清晰显示出来。大屏幕上还不时闪现出红沙发名人访谈等画面。大匠文化创意网总经理侯铭介绍说,网上书博会平台通过互联网+书博会、手机端+书博会以及AR、VR等形式,打破了传统图书交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线上线下书博资源有机集合,实现了互联网书博会与实体书博会的互补,实现了图书下线交易、全民在线阅读、文化产品展销、网上出版发行、文化产业投资等在线服务。这个网络平台7月28日正式上线以来,截至7月30日上午10时,总点击量已经超过30万次。

读者体验VR眼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珠那摄

互联网大屏幕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书博会现场的AR演示更是让大家领略了现代科技的神奇。参观者用手机扫描一本图册的二维码并安装一个软件,然后用这个软件来扫描图册中的图片,就可以打开链接的视频。在书博会上,这种AR立体化新媒体传播方式,在许多参展单位的展台上都可以看到。互联网科技在图书出版方面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图书的内涵,同时也让人们购书、读书、藏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读者体验个人订制照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永生摄

一连几天,北京馆的互动体验区都是爆满,小朋友们戴着特制的白色VR眼镜,不住地赞叹惊呼:“恐龙们在战斗,我仿佛能触摸到他们,太逼真太过瘾了!”据了解,这本书的书名叫《大开眼界恐龙大冒险》,是国内第一部VR虚拟现实丛书,开启了我国VR+图书的新时代。工作人员介绍,VR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创造出虚拟世界、实现对现实世界模拟的技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可以通过特殊装备,“触摸”到虚拟的东西。VR技术需要VR设备才可以体验,最常见的就是VR眼镜。

读者正在扫描书本上的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霍晓庆摄

“VR+图书,可以将虚拟世界与传统读物相结合,让阅读走出传统纸张的形态,让平面的读物瞬间立体、生动起来,甚至能让读者走入书中,与书中的人、物实现现实互动。相对于传统图书,VR+图书更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是对传统出版物的有益补充。”工作人员说。

出版商在展示AR技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珠那摄

在现场陪孩子体验的家长徐文春说,“这种阅读方式非常好,孩子们能真实感受到、触摸到这些虚拟的东西,可以激发他们对阅读和对大自然的兴趣,对养成阅读和探索的习惯有很大帮助。”

绿色创意印刷二维码扫描科技让文化走得更远

读者正在扫描出版社提供的二维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霍晓庆摄

徜徉于书博会琳琅满目的书市,除书架上展出的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图书外,吸引大家眼球的还有中华印刷之光展览和绿色创意印刷展两个展览。

在中华印刷之光展览展区前,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前来参观的观众赠送吉祥鹿雕版印刷画。在展区的大屏幕上,中国印刷博物馆全新创作的印刷史科普影片,正在用三维动画的方式讲述着造纸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产生过程。工作人员高飞介绍,这次展览除了现场实物展示外,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小朋友们在观看展览的同时,还可以现场免费填涂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吉祥物“露露”的图案。

孩子们与屏幕中的裸眼3D图像合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永生摄

在绿色创意印刷展区,一家个人艺术影像制作展位前挤满了前来体验的参观者,参观者只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一个公众号,并向关注的平台发送一张电子照片,20秒后就能得到一张制作精致的纸质照片。“我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加工我们的婚纱照,那一定会很浪漫!”一位年轻女子体验后兴奋地说。

个人定制是本次绿色创意印刷展显示出的一个特点,摄影艺术家在线发布主题作品,用户通过AR或VR体验并选购实物,在线下订单,在线支付,就可以得到自己心仪的艺术照,让生活更加多彩多样,富有艺术情趣。

工作人员在展示手机扫一扫看图书内容的软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通拉嘎摄

在一家公司设立的裸眼3D体验区,屏幕上不停变幻着的伸着长鼻子的大象、长着大眼睛的宠物鼠、栩栩如生的瓢虫、威猛无比的变形金刚等画面,引得众多儿童流连忘返,家长们也不时用手机为孩子拍下一个个欢乐的瞬间。

在自治区一家本土出版公司的展区,正在展出的裸眼3D技术作品非常醒目。从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到内容制作,这种全新技术通过与新型材料结合,将平面图案变成了立体图案,观看者不需要佩戴3D眼镜,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立体效果。公司工作人员丁雪介绍,这种裸眼3D画因为在规格上可以自由定制、图案有层次、立体感强、可以长期保存等特点,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互联网+”打造永不落幕的书博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磊摄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出版展示区展示了多家出版社的手机二维码,很多读者都在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中华书局市场部工作人员高树伟介绍,扫描他们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获取由中华书局整理的869种古籍的所有资料,用户可以阅读浏览、检索,还可以分享给别的用户,这对文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有很大的帮助。

这869种古籍包括《资治通鉴》《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等,包含了中华书局所有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古籍出版物。输入关键词,用户就可以得到作者信息、出版信息、文本、图像、点校、注释等详细信息。同时,这款产品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镜像版和网络版。“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研究者要查阅资料,可能要耗费很长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所有的文本都在这个平台上,只要输入需要检索的关键词,就能迅速获得相关资料。系统从今年4月份上线到目前已经有3万多用户,还在不断增长。”高树伟说。

从呼和浩特来的读者郝娟对此就非常感兴趣,她说:“我们到一个地方,不了解那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或遇到一首不理解的古诗词,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查阅检索。这不仅是种便利,还能让人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亲近文史哲、亲近中国古典文化,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郝娟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永生 霍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