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孙儿去养老——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之“亲情式养老”篇

锡林郭勒日报 2018-10-25 00:00:00

原标题:带着孙儿去养老——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之“亲情式养老”篇

每天清晨7点左右,66岁的占布拉和老伴儿萨仁格日勒就给5岁的小孙女莫德格穿好衣服,送她去上幼儿园。大手拉小手,三个人花不了几分钟时间就从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走到了旁边的蒙古族幼儿园。“塞努、塞努”路上碰到了同样送孙子上学的额尔登其其格,老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看着玩闹在一起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占布拉是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洪格尔嘎查的牧民,2014年占布拉和老伴住进了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离开牧区进入城市生活,这让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的占布拉很不适应。但是儿子的两个孩子都要在城里上学,儿子儿媳要在牧区养牧无法就近照顾孩子,为了孩子们,占布拉尝试着适应自己的城市“新生活”。

养老园区为了照顾老人们的“草原情节”,常常举办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赛和小型那达慕,还在园区内建了三座大型蒙古包,扩建了草坪面积,让老人们感觉还像生活在草原上一样。很快,占布拉在园区里找到了新的乐趣,打台球、下象棋、玩扑克……占布拉甚至还在园区里的台球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以前根本不会打,现在每天送孙女上学后都要来活动室玩一会儿。”

目前锡林浩特市各苏木镇有70%的老人实现了进城养老,洪格尔嘎查几乎所有老人都入住了养老园区,还是那些熟悉的老伙伴,占布拉在“爱祺乐”住得更安心了。五年的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占布拉的生活状态,更改变了他的心态,以前还常常回牧区的旧家看看,现在占布拉已经完全把“爱祺乐”当成了自己的家。

“现在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495户养老用房已经全部住满,共有828名老人,其中养老育幼就有158户。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过去我们都是给牧民做工作让他们进城养老,现在牧民们都是主动入住,目前还有20多户在排队等待入住。”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主任黎光如是说。

从牧区到城市,从不接受到接受,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什么改变了锡林郭勒草原上老人们的传统养老方式?锡林郭勒盟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牧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万人,占牧区人口的15%,占全盟老年人口的19%,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是一项新的考验。2014年以来,锡盟围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在解决牧区老年人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覆能力有限等难点上发力,在全国率先推广了“集中居住、养老育幼、医疗护理、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独具草原特色的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延伸养老服务链条,丰富养老服务内涵,逐步实现牧区养老全覆盖,为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安”夯实了基础。

统筹考虑牧区老年人进城养老和陪读需求,我盟创造性地将“幼”融入养老中,在规划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时,推广经济舒适、养老适宜和助学适用的老年公寓。牧区老年人进城入住养老机构,还可承担起隔代育幼的责任,给予子女代际支持,家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在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旁规划建设了“蒙古族第一幼儿园”,牧区老年人既能享受集中养老服务,又能就近接送幼儿上学;阿巴嘎旗哈乐穆吉牧民养老服务中心从“老年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出发,为孩子们配备了校车并配有志愿照管员,有效解决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问题。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老人还是很希望和子女孙辈们在一起,这是内心的亲情需要。我盟养老育幼的新型养老模式,让牧区老人们在养老园区里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亲情式养老”满足了老人的心理需求,让老人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媒体记者刘阿芳